目前分類:生命教育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3071133825093  

你有話想對已逝親人說嗎?

荷蘭的戛納廣告節媒介類大獎由荷蘭的一個小葬禮保險公司DEL‘A獲得。這家生命禮儀公司將許多民眾想對過世親人說的話錄下再製成電視廣告,被認為是感人肺腑的行銷。

DEL‘A生命禮儀公司發現大多數人在失去親人之後,才發現最大的遺憾往往是沒有花時間與心愛的家人、朋友交談太多。
「如果還想對他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那麼為何現在不說呢?」於是,DEL‘A決定給大家一個機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致詞,申請者可以挑選地方,工作人員會配合攝影,給他一個麥克風,在他們面前說出想要說的,不再留有遺憾。

文章標籤

lifesen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206093615-gay-rights-philippines-story-top  

台灣同志遊行於2013年10月26日舉行,同志遊行聯盟估計今年參與此次遊行人數多達67,000人,再創高峰,台灣至今是亞洲同志遊行規模最大的華人國家。根據統計,台灣同志人口約佔全台總人口數的10%左右,若以台灣2300萬人推估,可能國內擁有230萬名同志,加上同志的直系父母人數和雙性戀者,全台灣與同志相關的人口,至少超過500萬人。

現今台灣社會普遍對同志相關議題與觀念的接受度有逐漸提升的跡象,如同性別平等一樣,同志的各項權益和人權等也是經過許多努力才能在台灣有所進步。儘管,同志議題在台灣已不像古早時期那樣備受爭議與歧視,但現今民間還是存在著許多的歧視、排擠和不理解,而反映在後事和喪禮中,同志朋友的生命禮儀死亡權益和尊重問題,就更顯得不為人所關切和重視。

通常括同志伴侶無法參與整個生命禮儀儀式過程、同志的身後喪葬儀節和處理細節常不被尊重、同志生命禮儀殯葬自主權益常被忽略,以及同志喪禮常是較隱諱低調的。

由於目前台灣同志婚姻未合法,沒有法律保障,一旦同志逝世都是通知直系血親來替逝世者舉辦喪禮,大多數的家屬並不會告知同志的伴侶。甚至有的家庭因排斥自己的家人是同志,同志家人過世後,關起門來低調辦喪事,連帶也排擠同志家人的伴侶,不讓伴侶參與喪禮。伴侶無法參與送行,訃聞上沒有列名,無法在告別式上主奠,喪禮後也無法送至火化,全程後事和喪禮猶如一個「外人」或「陌生人」。這對亡者和亡者的伴侶來說,是極度不尊重和歧視的。

文章標籤

lifesen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97630_551996024915770_1801176032910453269_n  

上禮拜小編去參加一場告別式,是小編一位很要好朋友的母親-蔡牧師的告別式。整個教會座無虛席,大家臉上寫滿哀戚與不捨,告別式以吟唱聖歌拉開序幕,有些人在唱聖歌時以止不住淚水決堤。

小編並非基督徒,也是第一次參加基督教告別式,儘管整個場合很沉重,但很溫暖。基督徒用敬拜讚美的方式與往生者告別,跟台灣傳統的生命禮儀殯葬習俗有很大的不同,沒有香、沒有葬儀隊、沒有法師、沒有孝女白琴,整個場面布置的簡單莊重又高雅溫暖,回想起來,跟小編的阿公過世時的場景完全不同。

蔡牧師,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為了佈道、傳福音,一輩子都認真地為教會為基督奉獻。蔡牧師是在中國佈道時因積勞成疾,心臟無法負荷而猝逝。離開的真的太突然,讓大家都很震驚和錯愕。看著告別式上那張笑容溫暖的照片,讓小編深覺「生命無常」,好好的一個人說走就走了。整個告別式很簡單卻不失隆重,唱聖歌、牧師講道為往者哀悼致意、念聖詩、向家屬致意、祈禱等等,大約2~3個小時告別式就完全結束。

小編很喜歡整場告別式的氣氛,用敬拜讚美耶穌來取代傳統生命禮儀殯葬的哀戚,這場告別式也是一堂不同的生命教育課程。對基督教的神職人員來說,跟隨耶穌,走在祂走過的道上遵守祂的規,以身作則地帶領教友,讓更多人能聽到上帝的福音等等,都不是件簡單的事,但蔡牧師用對生命與耶穌基督的熱情和信仰做到了。

文章標籤

lifesen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活」( しゅうかつ ),這個詞從日本瘋到台灣。

終活1  

 

隨著社會邁入高齡化,日本的中老年人開始興起一股「終活」熱潮。「終活」源自於日本雜誌「週刊朝日」,這本雜誌在2009年刊登了終活相關的連載專題,之後就開始出現「終活」這個詞相關的書籍或是以服務「終活」為目的的公司網站都慢慢出現。而電影《多桑待辨事項》在日本上映後,把原本熱門的「終活」話題,變成一種流行風潮。

 

文章標籤

lifesen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並不是要徹底推翻傳統,只是希望女性能在生命禮儀的過程中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及權利。儘管,台灣社會的性別平等持續發展,但在很多地方依然被漠視並視為理所當然。深深瞭解改變需要時間,尤其是觀念上的改變,生命禮儀的過程本身就是生命教育,希望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喪葬文化。

images  

傳統文化中,喪禮、祭禮、冠禮與婚禮並列為人生的四大禮,但不同於冠禮與婚禮的喜悅,一般人對喪葬與祭祀禮俗頗為慎重,有時甚至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態度,深怕個人的無知或不小心,為自己或為親人帶來無法彌補的災難。為了完成複雜的喪葬儀式,人們往往耗費龐大的金錢和時間,而從這些喪葬儀式中,也可以發現傳統社會中角色與社會關係的定位。

臺灣民間傳統的喪葬儀式中,男女有不同的行為規範,女性通常有頻繁的跪拜,男性卻不需要,除了跪拜次數男女有別之外,喪禮中的男性並不需要大聲啼哭,女性卻必須要不斷啼哭。有些法師還會將死去親人的牌位放進籃子裡,由女兒抓著,儀式中女兒必須哭的呼天搶地,法師還會故意將籃子沈下來,讓女兒抓緊籃子晃動,製造出女兒傷心的效果。若是有親人來靈堂捻香,女性親人要下跪哭著爬過去,直到服喪的子嗣將她服起來;男性親人則可以直接走到堂前,等待服喪子嗣拿香給他。

民間還有請孝女來協助哭喪的習俗,服喪的家人必須尾隨請來的孝女,在棺材後面跟著哭。死者出殯時,由兒子拿神主牌,女兒則負責拿傘遮牌位。如果死者沒有兒子,必須找親人中的男孩擔任,女兒並沒有拿神主牌的權利。孝衣也有明顯的不同,女人要披白色頭巾,並把臉蓋起來,男人的臉則是可以露出來,只要圍個帶子就可以了。即使是遺產的處理,雖然法律規定子女有相同的繼承權,但一般習俗都是遺產歸兒子,不歸女兒,即使沒有結婚的女兒也不能平分。顯然法律與民俗並非一致,女兒儘管在法律層面上可以分到遺產,但還是會被迫簽名放棄繼承。

文章標籤

lifesen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